電話:0538-8978811
電話:0538-8978822
郵箱:gtmadb@163.com
地址: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(qū)普照小區(qū)81號綜合樓
Ta改變了我/老井精神改變了我 業(yè)務部-孫強
在一次黨建活動中,我有幸來到了那個古村,見到了那口神奇的老井。
走進山東省新泰市龍廷鎮(zhèn)的掌平洼村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這是一個很有歷史底蘊的古村。掌平洼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,村里的房子是用石頭壘成的。據(jù)當?shù)氐睦习傩战榻B,這些成片的石頭老房子,多建于民國時期,它們的特點是不用泥和石灰,只用片石壘疊而成,成為當?shù)匾坏廓毺氐娘L景,石房子古樸、滄桑,飽經歲月剝蝕。
昔日的掌平洼村,是一個靠天等雨吃飯村。1977年之前,村里沒有一處水源。村民們靠天吃飯,由于可耕地大都在山梁之上,土地貧瘠,十年有七、八年欠收,就連人畜用水也要到十幾里以外的村去挑。村民生活極其貧困,在一個半多世紀里,掌平洼村沒有一個富裕家庭。村民們的收入除了地里以外,就靠山上的雜果換點錢以補口糧之不足。每當杏、柿子成熟的季節(jié),村民們就靠肩挑人扛,把杏、柿子運到博山、萊蕪等地,換來一點可憐的血汗錢。村民們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地面對著具有美麗傳說的“九頂鳳凰山”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期間村里人口不僅沒有增加,反而日益減少。20世紀60年代前,由于土地脊薄,糧食得不到好收成,村里人年年種地,年年糧食不夠吃。70年代后,特別是通過“學大寨”運動,廣大群眾積極響應,奮戰(zhàn)幾個冬春,把本村的山坡荒地進行改造整修,建成了順嶺勢的梯形大寨田,使薄地變成米糧川。從此,不僅有糧食吃,每年還向國家繳納一定數(shù)量的公糧,1967年3月,在村黨支部書記韓慎元的帶領下,掌平洼人,在九頂鳳凰山腳下打螺旋井一眼,徹底結束了掌平洼村十年九旱、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。
沿著石頭壘砌成的臺階繞井一周,一直通到井下。井壁上長滿了厚厚的青苔和茂盛腎蕨,井底下石縫中有一泓清泉。此時此景,很難想象這是靠怎樣的力量來締造出這一口"生命井"、"幸福井"。
當時全村300多戶,900余口人,共9個生產小隊,每個生產隊挑選出4、5名體格健壯的勞力,組成30多人的打井隊。從1966年3月至1976年5月,10年間,他們自制炸藥,自備工具,靠雙手,靠智慧,流血流汗,無怨無悔,用鐵錘和鋼釬,硬是在山地開掘出一口水井。該井直徑18米,深28米,108級臺階,石級路盤旋而下,其中一級砌到井壁里,下至離井底10米深處,通到一個平臺,可以站人提水。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開掘此井共累計用工70000余個,砌石萬塊,掘土千方,用掉近4噸鐵釬,至于損壞的镢锨錘鎬,不計其數(shù)。
這口神奇的古井,是上個世紀掌平洼人,發(fā)揚“戰(zhàn)天斗地、戮力同心、百折不撓、久久為功”精神創(chuàng)造的一大奇跡,是掌平洼人刻在九頂鳳凰山腳下的一座豐碑,是掌平洼人的精神豐碑,也是我的精神豐碑,必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去戰(zhàn)勝各種困難,創(chuàng)造人間新的奇跡。